美国消费者正开始感受到总统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的影响,尤其是在网购方面。综合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等25日报道,由于进口成本上涨,自4月9日以来,美国电商平台亚马逊上近1000款产品涨价,平均涨幅高达29%。
尽管亚马逊方面主张,上述数据无法全面反映客观情况,但确实越来越多依赖中国货源的美国进口商因特朗普关税陷入经营困境。《日经亚洲》25日援引专家分析称,与少数大型零售商不同,中小卖家承担风险的能力要弱得多。一名美国亚马逊卖家对美媒感叹:“关税不能一直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的。”
美国电商“集体大涨价”?
美媒报道的亚马逊商品数据来自美国电商分析公司SmartScout。据报道,其追踪分析亚马逊超过10万件商品的定价情况发现,涨价的商品涉及服装、珠宝、玩具到家居用品、办公用品、电子产品及配件等各种品类。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集体涨价,除了关税之外,找不到其他理由能解释此次价格上涨。”SmartScout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斯科特·尼达姆(Scott Needham)说。另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援引尼达姆称,涨价商品中有800多款处于有记录以来的最高价格。
据尼达姆称,涨价卖家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例如,亚马逊上最大的卖家之一、去年8月一度被特朗普带火的中国湖南充电宝品牌安克(Anker),在美国销售的产品中有五分之一都已经被提价,其中一款便携式充电宝价格从110美元涨到了135美元。

2024年8月,特朗普接受马斯克采访,被发现似乎使用中国品牌的充电宝社交媒体
两个来自中国浙江的品牌——不锈钢饰品制造商Ursteel和服装品牌Chouyatou也上调了部分商品的价格。Ursteell旗下四款产品涨价6.5美元,Chouyatou旗下部分连衣裙价格上涨了2美元。此外,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智能设备品牌Govee则给其11款畅销产品都提了价。
CNBC说,就连亚马逊自有品牌Amazon Basics的一些商品——比如电池、USB数据线和褪黑素软糖——也纷纷涨价,少则几美分,多则几美元。
对此,亚马逊在给媒体声明中称,SmartScout方面的说法“夸大其词”,强调研究覆盖的只是“平台上极少数的商品”,且30%的平均涨幅很大程度上受到“数量相对较少且涨幅较大的产品”的影响,不能反映客观情况。
亚马逊补充,从它对于SmartScout研究结果的分析来看,SmartScout观察到涨价的商品不到其研究商品总数的1%,最常见的涨价幅度也仅为6%。
转移制造?中小卖家承受不起
但可以确定的是,许多依靠中国工厂供货的国外品牌,都正被迫进行“大规模调整”。
Zulay Kitchen是一个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家居品牌,其创始人亚伦·科多韦斯(Aaron Cordovez)已经在亚马逊上经营店铺10年之久。但如今,CNBC说,科多韦斯陷入了困境,因为他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在中国制造的。
“目前,我们绝大多数产品都来自中国,我们预计大约需要六个月时间,才能从其他国家获得稳定供应,”科多韦斯说,“在此期间,我们需要避免库存耗尽,同时研究新的供货渠道。”报道说,此前,科多韦斯已被迫裁员19%,并将在线广告支出削减了85%。
正如众多经济学家所警告的那样,关税实际上是由进口商向美国政府支付,而这笔额外成本最终通常会被转嫁给消费者,体现在终端就是商品涨价。至于涨价会多快发生,《日经亚洲》25日援引专家分析,这取决于进口商的库存消耗情况。
《日经亚洲》说,多名中国电商企业高管表示,长期内美方挑起的贸易冲突会产生什么影响,关键取决于美国进口商能否找到其他供应来源。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由于供应链多元化、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更强,被认为适应力更好;而那些高度依赖中国供货的小企业则处境艰难,未来将面临激烈的替代品竞争。
科多韦斯称,他的公司正在“尽快”将生产转移到印度、墨西哥和其他市场,但他坦言,这一过程可能至少需要一两年才能完成。显然,对于很多规模较小的商家而言,这个时间是“不能承受之久”。
“如果不大幅降低关税,许多这类小型企业可能会倒闭,因为它们没有太多回旋余地来消化额外成本。”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零售和电商首席分析师斯凯·卡纳维斯(Sky Canaves)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