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家主打美式风格的烧烤餐厅 Home Plate BBQ,员工们正在重新打印菜单。随着美中贸易战的持续升级,曾是菜单“明星食材”的美国牛肉即将被全面替换,走下餐桌。
Home Plate 过去所用的牛肉几乎全部来自美国,但如今越来越多地转向澳大利亚进口。该店每月大约使用7到8吨牛腩,而当冷库里剩下的美国牛肉在未来几周内用完后,这家烧烤餐厅将全面改用澳洲牛肉。
路透社报道,美国牛肉是这场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贸易争端中的“牺牲品”之一。在贸易战爆发之前,美国牛肉本就价格不菲,而在北京对美牛加征125%报复性关税、叠加原有的22%关税之后,其价格几乎变得高不可及。
报道指,尽管美国牛肉对华量出口每月约1.25亿美元,在整体双边巨额贸易额中仅是极小一部分,但牛肉从北京餐厅菜单上的“消失”,可能预示着更多商品未来的变化。
Home Plate 餐厅的运营总监查尔斯·德·佩莱特(Charles de Pellette)表示,“等我们把现有的库存用完后,就会全面转用澳洲的M5牛肉……我们认为味道、质量、风味都差不多,但市场压力和关税让我们别无选择。”
报道指,美国牛肉在此次贸易战前就已出现价格上涨,部分原因是美国多年来干旱天气导致牛群数量缩减至195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导致肉价格上涨,尤其在中国经济疲软、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
数据显示,从去年5月到今年3月,美国牛腩价格上涨近50%,而关税落地后,价格更是飙升,部分供应已经枯竭,成本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澳大利亚则正积极填补这一空缺,提供价格更具优势的牛肉——包括价格比美牛便宜约40%的牛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