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媒《南华早报》7日报道,欧洲议会发言人证实,欧洲议会日前撤销了限制议员与部分中国官方人员会晤的规定。报道认为,在美欧关系迅速破裂的当下,此举或可视为中欧关系解冻的新迹象。
据介绍,2021年欧盟借口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作出单边对华制裁决定,中方对此向欧方提出严正抗议和强烈谴责,并随即对相关的欧洲议会议员和委员会等发起反制措施。欧洲议会又在2023年4月制定了相关限制措施。
这项限制措施规定,只要欧洲议会议员仍在中方制裁名单上,就不会邀请中国人大代表访问该机构,也不会派出官方代表团访华,但允许在某些情况下进行有限的双边接触。此外,与中方官员的双边接触应及时通知议会相关部门,包括在多边论坛上举行的会议。
不过,在今年2月的一次高级别会议上,“这一强硬姿态出现裂痕”。欧洲议会议长萝伯塔·梅措拉(Roberta Metsola)当时向高级议员提议,撤销这些针对中国的限制措施。

资料图:欧洲议会议长萝伯塔·梅措拉
在证实这一变化时,欧洲议会发言人表示,“有关与某些第三国代表接触的非约束性指南是在非常特定的时间和背景下发布的”。
她解释称,此举是为了向欧洲议会议员提供清晰的信息。在欧洲议会对内部规则进行全面改革之际,“新的、更健全、更透明的内部规则”意味着“(之前制定的)指导方针已多余,甚至可能引起混乱”。
她进一步表示,新规确保了“在与任何相关国家代表会面时,也有更严格和具有约束力的报告要求”。
据《南华早报》介绍,新的行为准则要求议员公布所有预定的会议,“包括授权其助手举行的会议、与透明度登记册下的有关代表以及第三国公共当局代表举行的会议”。此外,议员还有义务“申报其出席第三方组织活动的情况”。
港媒认为,对于中方而言,欧洲议会的这一举动可以称之为一种“胜利”。议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地缘政治联盟的迅速变化,人们清楚地看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跨大西洋关系出现了几十年来未见的紧张局面。
美国近期决定停止与乌克兰共享情报,并威胁对欧洲发动贸易战,使得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外交战略。与此同时,中国正积极开展对欧盟的外交魅力攻势,希望将自己定位为比美国更可靠的伙伴,呼吁共同维护多边秩序,中方立场在欧洲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