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韩国在近段时间屡屡冒犯中国,韩国总统尹锡悦甚至还拿台湾问题做文章。
对于韩国政府这种不理智、不友好的行为,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在与韩国反对党党首李在明会晤时,他善意地提醒韩国人:“美国现在想方设法地遏制中国,有人赌美国赢、中国输。但这明显是误判,没有看清历史大势。现如今赌中国输的人以后一定会后悔”。
这是大实话,但却戳到了一些韩国人的痛处,令他们破防了。
6月13日,据韩国媒体报道,尹锡悦当天在主持内阁非公开国务会议上称:邢海明的处事方式让韩国国民不快,“让人想起二十几岁时的袁世凯”。
尹锡悦这番话并非突发“灵感”,因为在6月9日,韩国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就已经公开提及袁世凯了。
许多中国网友很讶异,韩国人这是怎么了,还在怀念袁世凯?
说实话,我们在评论中韩关系时,也很少有人会扯到袁世凯,看来还是韩国人“重情义”,袁世凯在汉城那12年没白呆。
袁世凯与韩国关系有多深?先不说政军方面,他的九位姨太太当中,就有三位与朝鲜王族有关:
二姨太李氏、三姨太金氏、四姨太吴氏,其中二姨太金氏还是朝鲜王妃的妹妹。
姨太太有三分之一来自韩国,这也说明袁世凯与朝鲜关系之深。
这些姨太太都不是袁世凯抢来的,而是朝鲜王族求他收下的,以示感谢。这又说明一个问题,袁世凯与这里的关系不错。
所以,尹锡悦拿袁世凯说事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他想借助历史,却不懂历史。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但不是正面人物,而是反动势力的代表人物。
朝鲜,是袁世凯发迹之地。他之所以到朝鲜,是因为他在1876-1879年期间两次乡试不中,这意味着他没有机会进入体制内。
文的不行,那就改武的。1881年5月,袁世凯到山东投奔了他的叔父袁保庆(袁世凯从小过继给他当儿子)的结拜兄弟吴长庆(淮军统领)
次年8月,由于朝鲜爆发“壬午事变”,吴长庆率军前往朝鲜平乱,袁世凯也随军到了朝鲜(前敌营务营)
由于平乱表现出色,23岁的袁世凯受到了朝鲜国王李熙以及王后闵氏的欣赏。
李熙请求清廷帮助朝鲜练兵,吴长庆请示李鸿章之后,就将重任交给了袁世凯。从此,袁世凯与闵氏为首的“事大派”(亲华)建立了密切关系。
1884年,吴长庆调回国内,清廷便将驻朝清军三营之中的“庆营”统帅权交给了袁世凯,袁世凯在朝鲜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加。
但“开化派”(亲日)想要夺权,1884年12月4日,他们在日本人的教唆和帮助下发动政变,先在邮政大楼纵火(刚刚落成,当晚举行庆贺仪式),制造混乱,然后200名日本兵闯入王宫,控制住了高宗(李熙)
次日清晨,“开化派”所谓的新政府成立,宣布断绝与中国的宗藩关系。
当晚,袁世凯就知道汉城有异动,但陈树棠(驻朝总理通商事务大臣)、吴兆友(清军提督)两人举棋不定,尤其是陈树棠。
袁世凯的立即出兵提议被陈树棠否决,陈树棠迂腐到要等“朝鲜国王求救,才能出兵”的地步。
此时,汉城大乱,“开化派”勾结日本人不仅切断了宫中与外界的联系,并到处散播谣言说国王将要退位。
情况万分危急,局面瞬息万变,陈树棠还写请示报告给朝廷。当时没有电报,如果等朝廷批复到朝鲜,黄花菜都凉了。
陈树棠就是那种一切走程序的官员,事发突然,他也这样。只要程序无误,他的官位无忧。吴兆友见状,也不动。
袁世凯见他们如此害怕承担责任,站出来说“如因肇衅获咎,我一人当之,绝不累及诸君”。
两位上级默许了袁世凯的建议,5日下午,袁世凯率军分兵杀向王宫,由他训练的朝鲜亲军在外配合。
袁世凯很快就击溃了日本守军和“开化派”士官生,杀了“开化派”首领洪英植等十几人,救出了李熙。“开化派”其它首领金玉均等人逃往日本,日本撤退到了仁川。
12月7日,在袁世凯保护之下,李熙复位,宣布旧制不变。实际掌权者闵妃对袁世凯更为仰慕。
此事被称为甲申政变,袁世凯当机立断,立下首功,并得到了朝鲜人民支持,他们袭击了日本使馆,还帮助清军攻击日本人。
就凭这段历史,尹锡悦也应当感恩袁世凯,不然,韩国早被残暴的日本人控制了。难道他是“开化派”的残余?
袁世凯也为李鸿章在天津与日本人谈判增添了主动权。李鸿章向朝廷汇报时说,袁世凯“胆略兼优,能识大体,厥功甚伟……”
对陈树棠的评价是:忠厚有余,才智不足。他被调回了国内。
由谁来接替他的职务,当然是袁世凯。
但这个职务的名称却成了难题,越南被法国人占领后,朝鲜就成了中国最后的属国,而且是最重要的属国。
清庭有人建议用“监国”,改变之前对朝鲜的松散管理,但“监国”会损害朝鲜人自尊心,也会引起列强反对。
用“总领事”呢?也不行,双方是宗藩关系,而不是外交关系。
李鸿章就决定在“驻朝总理通商事务大臣”当中加上“交涉”两字,这样就等于包括了朝鲜的外交主导权,怎么解释都行。
因此,袁世凯职务就变成了“驻朝总理通商交涉事务大臣”(三品衔),1885年10月3日,已回国的袁世凯再度前往朝鲜,并护送“大院君”回到朝鲜(李熙之父,摄政王,因政变被带到中国扣押)。
实际上,他这次重返汉城,就是“监国”身份。
网上说袁世凯是总督,其实从来没有过。他是想当总督,因为这意味着朝鲜不再是属国,而是行省。但由于大清自身难保,这只是一个想法罢了。
“大院君”回国,是李鸿章想牵制朝鲜政局的手段,但很难说对或错。
他在汉城出现,引起了闵妃集团的恐惧,于是,原本有过亲日和亲俄行为的她又转向亲西方,对“事大党”进行清洗,而袁世凯则全力扶持“事大党”,两人关系恶化。
双方明争暗斗一直持续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10月8日凌晨,在日本驻朝公使三浦梧楼的策划下,日本陆军中佐楠濑幸彦、浪人冈本柳之助率数十名日本浪人、400多名日军守备队和800名朝鲜训练队冲进景福宫,打败了由美国军事教官戴伊指挥的王宫卫队。
他们要杀害的目标就是闵妃,结果闵妃没有逃离成功,被日本人砍死,据说日本人还对她进行过辱尸,后来焚尸,现在被韩国人称为“明成皇后”。
袁世凯之前曾规劝过闵妃集团,除了中国,韩国靠谁都靠不住,也就是“六利四害”:
一、中朝水陆毗邻,其势可恃
二、中国视朝为一家,其德可恃
三、中国不郡县其国、不租税其地,但期唇齿相固,人民相安,其心可恃
四、中国抚恤朝鲜数百年,其泽可恃
五、强邻环视,有中国在旁,其威可恃
六、中信朝而不疑,朝恃中以为固,内乱不起,外侮无恐,其机可恃
此为六利。
如果韩国背离中国,结局:
一、结“新交”,祸必旋踵。
二、若引西人为援,则会被“据其土地”
三、中国毗邻,若朝鲜有事,中国军队朝发夕至,欧洲之师中途遥远,至时,朝鲜已亡
四、朝鲜国内朋党纷争,若离中国,纷争更甚,内乱必至。
闵妃集团根本听不进去,事实上,当日本人杀心一起,美国和欧洲都没能救得了她。
不过,袁世凯在朝鲜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改变不了根本原因–大清自己麻木不仁,昏聩腐朽,国力衰败,已到了崩溃边缘。皮之不存,毛将附蔫?
但是,这些历史难道没有现实意义吗?美国也好,日本也罢,它们同样不会在乎韩国战乱爆发,生灵涂炭。
只是因为中国的强大,它们才不敢在朝鲜半岛开战,美国也深深记得朝鲜战争的教训。
尹锡悦昨天去巴黎了,又在法国秀“大国风范”,想通过马克龙说情,加入G7,觉得韩国可以当世界领袖了。
如果袁世凯在天有灵,看到他们这副模样,恐怕会找他们聊聊。毕竟,怀念袁世凯的人真的不多。
也希望韩国人好好读读历史,认清自己,认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