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纳克悄悄试图在不惹恼英国鹰派的情况下修复对华关系”,彭博社2日以此为题报道称,在保守党内右派压力等因素下,尽管英国首相本人近两年内暂无计划访华,但中英之间低一层次的官员交流正在复苏。

报道提到,首相苏纳克上月派遣英国商业和贸易部国务大臣多米尼克·约翰逊前往香港,这是2018年以来首有英国高级官员正式访港。同时,英驻港总领事戴伟绅也公开呼吁与香港就棘手问题进行“诚实的闭门讨论”,并减少对华“麦克风外交”。英外交发展大臣克莱弗利预计也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访华。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总统拜登也与欧洲领导人一起转向增加对华接触,苏纳克有可能“被甩在身后”——他迄今仍未像法德西等国元首那样亲自访问中国。有知情人士表示,他不太可能在英国下次大选前到访北京。报道还援引知情人士的话声称,苏纳克不想让人觉得他是在用高层访问来“奖励”(reward)中国。

“苏纳克正在努力修复英中关系,而不被人看到他这样做。”彭博社认为,这种做法反映了苏纳克的挑战。他试图引导英国“脱欧”后的外交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伦敦几乎无法疏远中美之间的任何一方。此外,他还必须驾驭英国国内对华的怀疑意见,特别是在他自己的保守党内。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院院长曾锐生就此分析称:“苏纳克不是一个强大的首相,保守党右派肯定对他能做的事情施加了限制,无论是在移民还是对华关系方面。”在他看来,中方也预计英美之间将保持更密切的关系,因此苏纳克“无论如何也不太可能”做出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时的表态。

此前,马克龙在4月访华、回程期间,以及回到巴黎后,在不同场合就欧洲战略自主思想做了多方位阐述。他表示,欧洲必须加强独立自主,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的压力,并避免卷入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对抗,这些发言在欧洲内部及美国引发震动。

报道说,中英会谈正在低一层次的官员之间进行。据熟悉此事的人士透露,英国外交官在最近的北京之行中会见了许多中国高级官员,其中包括英国外交发展部常务次官巴顿日前与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以及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进行的会面。

彭博社称,英国外交、联邦和发展事务部发言人以及苏纳克办公室拒绝就其报道发表评论。

一段时间以来,英国政府在对华政策和言行上出现反复。今年3月,英国发布更新版《安全、防务、发展与外交政策综合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将中国定位为“划时代挑战”,引发外界对中英关系下滑的担忧。不过,由于这份评估报告未将中国定位为“战略威胁”,也受到保守党鹰派人士的批评。

4月,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在一次演讲中又呼吁与中国建立更具建设性且稳健的关系,反对在“新冷战”中孤立北京。在本周早些时候的一次国防会议上,苏纳克承诺在中国对其经济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领域采取更加“有针对性和具体”的方法,但他同时表示,“这并不是全面陷入保护主义的借口”。上周,因放弃竞选承诺,称不会关闭孔子学院,苏纳克遭到党内鹰派人士公开批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