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局势就像波光粼粼的水面,表面上看似平静,水下却暗流涌动,各国在外交层面都在尝试表明态度。比如,俄罗斯和德国互相驱逐20余名外交官,梅德韦杰夫与德国防长皮斯托留斯隔空激烈交锋。而在这一敏感时期,波罗的海三国却相继召见了中方大使。
据《南华早报》报道,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不满中方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在接受法媒采访时发表的评论,分别召见了常驻三国的中方大使,要求作出解释。
据报道称,卢沙野大使在接受法国LCI广播公司采访时,谈到克里米亚半岛的历史归属权,他表示“对乌克兰和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主权提出质疑,认为它们在国际法下的模糊地位使解决克里米亚等有争议领土的冲突变得困难”。
卢沙野大使称:“即使是前苏联的这些国家,在国际法上也没有有效的地位,因为没有国际协议来具体化它们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
卢大使这些话,波罗的海三国觉得接受不了。但客观来说,前苏联解体时,这些加盟共和国在划定国界时,确实没有经过国际公认,都是他们在内部协商的结果,至今仍存在争议,卢大使并没有说错,只是这个话题比较敏感罢了。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因历史、文化等因素形成的特殊情况,中国的台海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波罗的海三国以立陶宛为首在去年佩洛西窜台后,立即跟随美国步伐挑衅中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怎么没想过中国人民的情感能不能接受

轮到自己头上就觉得受不了了,别忘记,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公认的,台海问题属于中国内政,立陶宛窜台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前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的国界划分就是没经过国际公认的,卢大使的观点涉及敏感但没错。你们不尊重中国国家主权,中方在你们试图损害中国利益,表达反对时,你们装看不见。现在中方说句局势相关的话就跳这么高,合适吗?
更何况,去年立陶宛以为无底线挑衅中国就能给美国递上投名状,获得美国的青睐。但事实却是,目前立陶宛因封锁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的陆上运输,导致其国内6万人失业(立总人口200多万),1300多家公司倒闭,近470亿美元的债务无力偿还。并且,不仅美国没有出手帮立陶宛,连欧盟也打算“放弃”,立陶宛现在面临国家破产的局面。

中方积极调解俄乌冲突,是为了世界和平,为了帮助世界经济复苏。俄乌成功调停,立陶宛这些小国家也能喘口气,慢慢缓过来。可他们却依然盯着中方的话把,试图鸡蛋里挑骨头,只能说真的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