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抛出“美国总统拜登下令炸毁北溪管道”猛料的一周后,北京时间2月15日,美国资深调查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发回了一则简短的“战斗报告”。

赫什表示,尽管他的爆料引发全球舆论高度关注,但截至目前,《纽约客》、《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仍未发布任何只言片语;对于中俄等国要求全面调查的呼吁,这些媒体也不理不睬,比起战争与和平,更关心八卦。赫什称,美媒的反应并不令他感到意外,他呼吁读者保持关注,因为他的爆料“尚处于第一垒”。

赫什再发文,暗示将继续爆料

在这则发布在个人网站的“战斗报告”中,赫什将自己在8日的爆料描述为“总统做出的一个非常危险的决定”。他重申,按照以往惯例,他在发布类似“重磅新闻”时不会、也不能透露消息来源。

赫什随后回顾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首次“高光时刻”——揭露美军在越南战争时期的“美莱村大屠杀”暴行。他说,在当时那段“可怕的时期”,他的爆料不被允许刊登在美国主流媒体,媒体编辑们对此感到“非常不安”;同时,他受到了来自美国政府和军方的“超越政治界限的敌意”。

“(美国)主流媒体的反应是有规律的”,赫什称,在他揭露北溪管道事件的真相后,他曾经供职的《纽约客》和《纽约时报》均没有对此发表任何评论,“甚至没有报道白宫对于我的爆料的回应”。他还说,白宫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回应此事时,表现出了“漫不经心的不屑”。

赫什在文章中指出,他发布爆料文章后,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官员公开呼吁对北溪管道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尽管如此,美国媒体依旧不理不睬,关心八卦多过关心国家安全或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拜登总统(下令摧毁管道)的决定,防止了德国在今年冬季恢复购买低价的俄罗斯天然气”,赫什在文章最后告诉读者,在这个故事上,“可能还有更多值得了解的地方”。

“请继续关注。我们现在只是在一垒……”

西摩·赫什是美国资深调查记者,现年85岁,曾为美媒《纽约时报》和《纽约客》撰稿。

1969年,赫什因揭露美军在越南战争时期的“美莱村大屠杀”的暴行,在美国新闻界展露头角,并于1970年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新闻奖。

20世纪70至90年代,赫什相继为《纽约时报》报道水门事件、美军对柬埔寨的秘密轰炸等事件。2004年,他还报道了美军在伊拉克战争时期的虐囚事件。赫什因持续揭露美国政府丑闻,获得过两次美国国家杂志奖、五次美国乔治·波尔克奖、一次英国乔治·奥威尔奖等权威新闻奖项。

在赫什曝出美国总统拜登下令炸毁北溪管道后,不少西方媒体以文章中的匿名消息源为由,质疑消息的准确性。2月13日,赫什接受网络播客采访时回应说,他不会听从西方媒体公开信源的要求,他有责任保护自己的线人。他还表示,自己所报道的内容“并不难查”,他很震惊,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CNN等媒体都成了拜登政府的“掩护”。

2月15日,赫什告诉德国媒体《柏林报》,美国方面为这次破坏行动准备了很久。他进一步爆料称,但然在去年6月安好炸药后,即将下命令的最后一刻,拜登说他不敢这么做;于是方案改为远程操控起爆,并推迟了3个月,最终安放的8枚装置中只有6枚爆炸。

另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安斯基15日表示,俄方已经要求联合国安理会于2月22日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北溪管道事件。此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透露,俄方将要求联合国就此事进行调查,但联合国方面回应称“他们没有调查的相应授权”。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