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曝出,广西南宁多个楼盘对外宣称“住房按揭贷款年龄期限可延长至80岁”。
消息一出,有人批评称这是让人“一辈子为一套房子打工”;也有人表示不解,因为80岁的老人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工作能力,很可能无力承担还款压力。
“房贷可还到80岁”,究竟背后真相如何?中新社国是直通车多方求证,并咨询多位业内人士,回答了关注度最高的六个问题。
问题一:“房贷最多可还到80岁”是真的吗?
答:确有其事,但目前仅限个别银行。中信银行南宁分行表示,外界对此规定理解有误。近期总行统一下发文件,其中“贷款人年龄加贷款期限”放宽至不超过80岁,但“贷款人年龄不超过70岁”这一规定并没有改变,且相关业务前提是银行已经核实贷款人收入流水满足贷款要求。截至目前,新规定尚未有业务落地。
南宁并非唯一。2018年至2019年,杭州某银行调整了房贷政策,父母和子女两代人可接力还款,规定房屋按揭贷款最长可贷到80周岁。
问题二:80岁的老人还能申请房贷吗?
答:不能。前述银行回复已明确,“贷款人年龄不超过70岁”这一规定并没有改变。举个例子,“贷款人年龄加贷款期限”放宽至不超过80岁,意味着如果一位房贷申请者今年50岁,那么他/她最多可以申请30年的贷款。但如果房贷申请者超过70岁,则不能再申请贷款。也就是说,最极端情况下,70岁的老人,还可以贷款10年,当前,前提是银行愿意批贷。
问题三:80岁的老人还得还房贷,这样的设计合理吗?
答: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律师提醒,这种做法有利有弊,作为购房人要慎重选择。一般来说,到了60岁、70岁以后,很多人基本上就没有了工作能力,只能靠子女养老或者社保等方式养老。这个时候,老人的支付能力是相对不佳的,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到自己老年的生活品质,继续背着房贷。另一方面,相关风险可能会转移到子女身上,增加子女的经济压力。
不过,虽说借用个别银行的一些产品,房贷最多可以还到80岁,但实际还款义务大多还落到老人的子女亲属身上。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多数情况下,50岁以上快要退休的人是很少会因为结婚等原因选择贷款买房的。大多数人到这个年龄也有一定积蓄了,买首套房的比例是很低的。老人之所以申请贷款,大多还是为了孩子。
子女为啥不自己买呢?因为他们名下已经有房了。子女用的是父母的首套房名额以及首次贷款的优惠(利率和首付比例都比较低)。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这就是变相的接力贷,银行为了确保资金安全也是有严格审核机制的,比如让家人帮助进行担保,有的还要求指定其子女作为共同还款人,这样才能拿到贷款。
问题四:“房贷最多可还到80岁”,对购房者有好处吗?
答:这种贷款模式背后实际上还是“贷代相传”,并不值得提倡。不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对于部分有需要的家庭还是有利的。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表示,需要注意该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其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均寿命延长等,中年以及中老年群体购房现象也在增加,同时近年来改善性需求加速释放,中老年人也是其中的主要力量。
其二,近期延迟退休的政策被重点关注,由此,部分年龄大的群体也能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保障,具备稳定还款能力,这也是银行的重要考量之一。
其三,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城房价指数,截至2022年12月,南宁新房价格已连续下跌6个月,二手房价格已连续下跌18个月。成交冷淡、价格下行的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南宁放松购房贷款政策。
考虑到这些因素,陈霄认为,放宽贷款年龄限制,利好了中年及中老年购房群体,释放了部分购房需求。同时,父母也可以有机会与子女一同买房承担还贷压力,也间接减轻了部分年轻人置业的压力。
问题五:如果购房人去世了,房贷还没有还清,怎么办?
答: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律师表示,一般分两类。一类是有担保人的情况,如果购房者年龄偏大,一般银行都会要求有担保人。那么一旦借款人没有活到80岁,在借款人去世后,可以先就借款人的遗产进行清偿,或者由继承人继续还贷。当没有遗产可以清偿或者无继承人偿还时,银行可以要求担保人承担清偿责任或者直接依约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义务。
另一类情况是没有担保人。这样则只能就借款人的遗产进行清偿,或找借款人的继承人清偿。当继承人不愿意继承遗产和债务时,银行就不能再让继承人清偿,债权就无法实现了。
问题六:接力贷会助长炒房现象吗?
答: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实际上现在正常工作的年轻人,是不需要使用接力贷买房的,因为现在银行对收入证明的审核并没有那么严格。使用接力贷的购房者大都是出于改善性购房的目的,想多买一套房。
接力贷的确存在放大居民杠杆的效果,但也没必要妖魔化接力贷。一方面,因为手续相对复杂,而且征信会有记录,大多数接力贷购房者并非炒房客。另一方面,接力贷只是有个别地方、个别银行提供,而且审核很严。实际上,即便没有接力贷,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父母子女往往都是隐性的共同还款人。
另外,需要看到,当下楼市并不热,购房者也相对理性,根据家庭实际情况作出适合的选择就能避免一些风险。